在“數字中國”、“數字城市”等數字化趨勢推動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十分迅猛,呈現出強勁增勢。同時,下游行業應用的深入、市場需求的持續釋放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為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提供了新動力、新市場和新支撐。種種因素作用下,地理信息產業有望延續高速增長,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近年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產值快速提升。根據數據統計,2009年以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產值每年保持將近25%以上增速。2015年,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下仍保持了持續增長,2015年總產值預計將達到3600億元人民幣,增長率約22%。
2009-2015年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產值規模及增速趨勢(單位:億元,%)
從勞動生產率(人均測繪服務總值)來看,2008-2015年,人均測繪服務總值呈不斷上升趨勢,2015年測繪地理信息系統人均測繪服務總值超過38萬元。可見,測繪地理信息系統勞動生產率整體水平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2008-2015年地理信息測繪系統人均服務總值(單位: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地理信息產業分析報告》
總的來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繼續保持了高速發展態勢,絕大多數地理信息企業做到了增產增人增效益。目前,我國地理信息企業數量達2萬余家,產業從業人員超過40萬人。但是企業規模較小,國際競爭力較弱,市場無序競爭等現象時有發生。“十二五”期間,作為近年來迅速發展的新興產業,地理信息產業在總產值、資質單位數量、從業人數等方面都保持了穩步增長的態勢。
按照當前發展勢頭,預計到“十三五”末期,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市場規模將會超過8000億元,到時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十三五”期間,地理信息技數逐漸成熟,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需求拉動,產業必將做強、做大,到2022年產值超過9500億元。
2016-2022年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市場規模預測(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地理信息產業分析報告》
隨著國家政策規劃的出臺以及北斗導航系統等國家重大項目的持續推進,必將進一步優化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環境,推動產業發展的新跨越。未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趨勢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產業整體呈現“強者愈強,擴散發展”的演進趨勢。地理信息產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較強的科研、人才、產業實力是支撐其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北京、武漢、西安等產業發展強勢地區憑借其產業集群、科研等優勢,仍將是未來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領先地區。
其次,以北斗導航系統為契機重構導航產業格局。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經發射了十幾顆衛星,建成了基本系統,到2020年左右,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形成全球覆蓋能力。全國各城市將抓住國家北斗導航系統建設機遇,著手建立以推動北斗導航系統產業化為主題的產業基地。
最后,產業區域分工進一步明晰。在地理信息產業具有一定基礎的地區,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這些地區將憑借既有基礎不斷強化其在產業鏈環節的優勢地位,使得各區域分工進一步明確。
文章轉載泰伯網。